资讯动态 news



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一)

发布于:2019-09-30 17:17:00 编辑:Tiger 文章来源:  浏览:

近日,知名食品企业光明食品集团与荷兰合作银行联合发布了《2016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未来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报告指出,经济新常态对食品行业带来一些结构性变化。比如,乳制品消费在总体放缓背景下,近年来高端产品异军突起;婴幼儿配方奶粉高端化趋势和进口偏好明显,这个势头仍将持续。同时,伴随着国内老龄化加剧、消费者更关注生活品质,健康饮品将成为未来主旋律之一。

《报告》显示,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同时由线下转到线上,近年来大量垂直型食品电商迅速崛起。另外,由于下游格局变化,投资资本开始积极开辟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蓝海。

报告中,具体指出了2016年中国食品产业的9大发展趋势,以下是全部内容:

2016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

2016年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是知名食品企业光明食品集团与专注于全球食品农业领域的荷兰合作银行携手调研的结果。强强联手,将中国经验与国际视野紧密结合,对于中国食品产业新的变化要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前言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GDP总量先后超越意、英、法、德、日,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2013年后,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之前的政府投资和出口驱动向国内消费驱动过渡,增速由高速区进入中高速区。

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是并不意味着经济收缩,其GDP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持续进行的城市化、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步成为消费主力的千禧一代、居民收入的预期增长,仍将持续推动食品消费的增长:

持续进行中的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进程在过去三十多年间快速推进。截至2014年,城市人口占比已达到54%。根据政府目标,这一数字将在2020年达到60%。由此可见,在下一个五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区。持续进行中的城市化是推动中国居民购买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乳制品、肉类、水产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需求将持续得到支持。

中产阶级的崛起:随着经济增长,未来五年全国中产阶级占人口的比例将继续增长。而中产阶级崛起有利于中国向消费型经济的成功转型。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也将得到有力的支撑。

千禧一代及二胎政策放开:目前,千禧一代已经占到全国人口的30%,正在逐步成为消费主力。下一步,随着国家对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将有利于改善中国整体的人口结构,新增人口将成为驱动食品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使健康食品、乳制品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趋势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食品农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三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2014年A股73家上市企业营收3731亿元,同比增1%,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降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具体表现为:

销售收入、净利润增速双双放缓;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毛利率、净利润率和ROE指标下降,整体费用率上升;存货占收入比例上升,现金流质量下降。

从食品农业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业的下属子行业,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1)在谷物和油籽消费中,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稻谷和小麦作为口粮作物,需求的收入弹性低,总量上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B2B的专用粉,尤其是应用在烘焙食品品类中,未来增长潜力要大于民用的通用粉。

玉米作为最主要的能量饲料,未来的需求增长预期会放缓。一方面,肉类消费已经渡过了高速增长期,基数已经很大。另一方面,品种繁育、饲养技术和规模化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肉料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单位产出的动物蛋白,所需的饲料投入依旧偏高,尚有下降的空间。除了饲料,还有相当数量的玉米被用来制造酒精、淀粉及衍生品。而此类工业消费的下游产业,与GDP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随着经济放缓,这部分的需求受影响较大。

豆粕作为最主要的蛋白饲料,其增长放缓的原因与玉米类似。另外,中国居民的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增长预计也将放缓。而国内的油脂油料进口,依赖于海外供给,尤其是大豆和棕榈油。需求的放缓,也预示着未来的进口量,也将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一个稳定的中速增长空间。

(2)在肉类消费中,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猪肉消费市场正在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向对质量的追求。食品安全、产品多样化、营养和食用便捷等方面越来越被消费者重视。未来市场价值的增长将远远超过数量的增长速度。

中国人均禽肉消费量仍然很低,禽肉市场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目前,禽肉市场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禽肉市场渠道也需产品创新的配合来进一步拓宽。目前,中国禽肉消费的瓶颈,主要是消费者在认知上对工业化生产的禽肉产品存在误解,如果突破瓶颈,增长速度可能会快于其它肉类品种。

牛肉人均消费量还很低,随着收入的提高,牛肉消费仍有很大增长空间。牛肉消费目前以饭店、快餐为主,但随着电商和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牛肉正逐步走入家庭消费。

(3)乳制品消费量将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中,但是整体消费量的增长趋缓。

考虑到城乡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由于城市化和收入水平造成的差异,消费总量趋缓的预期下将出现新的表现分化:高收入消费者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从而推动乳制品消费价值的成长;中等收入的消费者将逐步进入消费升级的队伍,推动价值和消费量的增长,而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量则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将主要将推动消费量的增长。

在乳制品消费总体放缓的背景下,近年来乳制品高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包括进口牛奶、奶酪和国内高端牛奶;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高端化的趋势和进口偏好则尤为明显,也凸显了部分消费者对于质量、安全性的要求不断上升,这个势头在未来仍将持续。

(4)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酒精类饮料如白酒、啤酒进入了个位数成长,未来在产品结构和渠道方面仍将面临一定挑战。葡萄酒受益于较低的基数、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伴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关注,健康饮品将成为非酒精性饮料市场未来的主旋律之一。碳酸饮料的退烧,瓶装水、植物蛋白饮料的崛起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另外,随着千禧一代成为主力消费群体,需求的多样化要求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挖掘更多的细分品类,近两年大热的预调酒、清淡饮品正是顺应了市场细分化的趋势。



各位朋友,下面的相关文章可能对您很有帮助!